作者
介绍
田野,男,湖北沙洋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问题、移民问题等研究。
王存祖,男,甘肃景泰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研究。
1. 提出问题
社会包容是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通过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社会适应,开始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移民研究中,形成了“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 “同化论”划分了两个学派。随后,不同领域的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经验,对社会融合提出了多种解释。例如,加拿大学者朱迪思·麦克斯韦尔将社会融合定义为一种政策工具,认为社会融合是移民个体感觉自己是社区成员的过程。保罗·伯纳德将社会融合分为形式和本质两个层面,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的衡量指标。英国学者休·科林认为,社会融合通过赋予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确保他们不被社会孤立和疏远。徐利民认为,社会融合是促进个体平等、全面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包容,最终实现社会团结的过程。
关于跨国老年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合,国外学术界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莫迪娅·金特里(Maudia Gentry)的研究认为,老年移民群体对美国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习俗的不熟悉阻碍了他们的社会融合。艾玛·阿吉拉的研究发现,由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缺乏社会保障联系,许多老年墨西哥移民选择返回墨西哥。 Judith Tres和Shamba Mazumdar的研究指出,老年移民很难融入美国社会。主要原因是他们受到祖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过于注重家庭而忽视社会融合。珍妮特·威尔莫斯的研究发现,老年西班牙裔和亚洲移民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与社区隔离。 Anna Genkova等人的研究认为,美国社会的包容性有助于老年移民更好地调整心态,融入美国社会。王兰双和方丹阳对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建议华人老年人要尽力融入不同的外国文化环境。相比之下,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国内学术界的相关成果数量有限。
2018年,美国约有4470万移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主要移民来源国包括墨西哥、印度和中国。中国是美国第三大移民来源国,仅次于墨西哥和印度。中国移民中,约44%在2000年之前进入美国,56%在2000年后(含2000年)进入美国。从年龄结构来看,18%的中国移民年龄在65岁以上,比在美国出生的老年人高出2个百分点。也高于美国移民群体中老年人的比例。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美国华人老年人口的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作者2016年至2017年对密歇根州华裔老年人和墨西哥裔老年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案例访谈,拟对美国华裔和墨西哥裔老年人群体进行比较。探讨这两个群体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共性和个性,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2. 调查设计和样本特征
本次实地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案例访谈和实地走访的形式,相关问卷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是随机进行的。特别感谢主要记者,华人装修师H先生和墨西哥移民S先生。除了介绍大量受访者之外,他们还为研究提供了很多其他帮助。
研究设计
密歇根州位于美国东北部。 2018年,全州总人口994.32万人。据美国移民委员会官网发布的统计,2018年密歇根州约有70万移民,约占该州移民总数的10%。 7%的人口,其中来自墨西哥的移民约占该州总移民人口的13%,是密歇根州最大的移民群体;来自中国的移民约占5%,是密歇根州第四大移民群体。由于密歇根州的人口数据没有按年龄组进行统计,因此只能根据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在美国社会中的比例进行估算。据估计,密歇根州约有8500名华人老年人。 ,大约有 9,100 名墨西哥老年人。
从地域分布来看,密歇根州华人社区主要分布在底特律都会区,包括底特律、特洛伊、伊普西兰蒂、安娜堡、诺维、罗彻斯特山等。此外,还有兰辛、坎顿、弗林特等城镇。州首府所在地也有大量华人居民。墨西哥移民群体也主要分布在底特律都会区,包括底特律市区、伊普西兰蒂、安娜堡、诺维、门罗等地。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持有美国公民或“绿卡”且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它不涉及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墨西哥人。调研活动主要在当地华人超市、华人教堂、部分华人住宅、墨西哥移民社区、墨西哥餐馆和超市附近进行。
样品特性
虽然作者对中国老年人的研究涉及多个城市,但由于对墨西哥老年人的研究只涉及三个城市:伊普西兰蒂、安娜堡和诺维,为了进行横向比较,只选取了这三个城市。中国城市样本。三城市共发放有效老年人问卷85份,对41人进行个案访谈。针对墨西哥老年人发放有效问卷 52 份,对 22 人进行案例访谈。调查问卷涵盖性别、年龄、身份类型、教育状况、居住地区、移民路线、就业状况、投票状况、社交互动等。
问卷样本反映了上述两个群体的一些显着特征。例如,从性别结构来看,中国女性样本多于男性样本,但墨西哥移民男性样本多于女性样本。由于是随机调查,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地区两个老年移民群体性别结构的差异。从入籍率来看,问卷样本中华人的入籍率明显高于墨西哥人。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问卷样本中的中国人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高于墨西哥人(见表1)。
3. 两大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合
由于社会融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指标来定义社会融合。通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个人实地研究经验,作者试图从经济生活、政治参与、文化认同和社会互动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和墨西哥老年人的社会融合。
经济生活
“推拉理论”是研究国际移民和人口流动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导致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人口产生拉力。经济因素不仅是吸引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也是衡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一般来说,充分就业、高收入的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合度较高。
1. 移民途径
移民美国主要有四种方式——就业移民、家庭移民、庇护移民和多元化移民。从本次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国老年人(56.5%)和墨西哥老年人(75%)通过亲属移民来到美国,但采取这种方式的墨西哥老年人比例要低得多。远高于中国老年人。在职业移民类别中,约27.1%的老年华人通过此途径移民,是墨西哥老年人比例的两倍(见表2)。这种情况可能与两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密歇根州是美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调查样本中中国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墨西哥老年人。因此,华人在这个移民通道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就业状况
就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外来群体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美国汽车工业的兴起,大量墨西哥移民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就业。据美国墨西哥移民问题专家萨拉戈萨·巴尔加斯介绍,1929年,约有1.5万名墨西哥移民居住在底特律,并在当地工厂工作。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到来,大批墨西哥移民被遣返。 1936年,底特律的墨西哥移民人数已降至1200人,比经济危机前减少了约90%。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墨西哥移民再次来到密歇根州。作为密歇根州最大的移民群体,墨西哥人广泛分布于从城市到农村地区。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华人来到底特律,开设了一些中餐馆和商行,形成了底特律的唐人街。唐人街最早的中资企业可以追溯到1879年。20世纪60年代随着底特律逐渐衰落,华人开始向周边地区迁移,分散在特洛伊、安娜堡、底特律、诺维、罗切斯特山等地。目前,密歇根州华人从事的行业包括汽车制造、商贸、餐饮业等。
与青壮年群体不同,中国老年人大多已经退休,再就业老年人比例相对较小。这种情况可能与中国人的经济状况有关。 2016年,中国移民家庭收入中位数为5.6万美元,高于外国移民家庭平均收入5.4万美元,而墨西哥移民家庭收入中位数仅为4.7万美元。不同民族之间的家庭收入差距体现在老年人的就业上。这项调查显示,墨西哥老年人的就业参与率是中国老年人的两倍。
从就业岗位来看,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主要就业于服务业,包括餐饮、超市、家政等部门。其中,餐饮和超市是吸引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最多的行业。此外,墨西哥老年人从事家政工作的比例也较高。 “夏天割草坪,冬天除雪”已经成为在美墨西哥人的“传统产业”。调查样本中没有从事装修、按摩行业的墨西哥老人,但有华人老人参与;还有一些墨西哥老年人从事农业,但调查样本中没有中国老年人从事这一行业(见表3)。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美国就业参与率数据显示,55岁以上人群的平均就业参与率约为40%。通过与问卷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中国老年人的就业参与率(25.9%)低于平均水平,而墨西哥老年人的就业参与率(53.8%)则远高于平均水平。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移民群体社会融合的外在表现。多数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移民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指标。移民群体是否积极运用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可以衡量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合程度。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等。由于华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积极参与选举的情况很少见,因此问卷中仅设计了投票率项目来反映老年人的政治参与情况移民群体。
据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统计,65岁及以上公民的投票率为70.9%。但从本次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投票率远低于此。部分。虽然本次调查样本数量较少,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度不高。与华人老年人相比,墨西哥老年人的投票率较高,其投票率比华人老年人高出约10个百分点(见表4)。
2016年11月8日,笔者在美国总统大选当天前往安娜堡市一处投票站进行观察采访。选举地点5公里范围内有墨西哥移民定居点和几家华人超市和中餐馆。然而,前来投票的华人和墨西哥人很少,大多数选民都是白人和黑人。在主播墨西哥移民S先生的介绍下,笔者对一位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的墨西哥老人进行了采访。他说:
我们社区中的大多数墨西哥人都希望希拉里赢得选举,因为她对移民更友好。据称,如果希拉里赢得大选,她将特赦非法移民。我在美国的许多亲戚和朋友都没有合法身份。他们可以通过特赦获得合法地位。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消息,所以我投票给了希拉里。票。原本有一些墨西哥移民也想投票,但后来他们不想请假去投票,耽误了工作。此外,选民登记程序也很繁琐,因此很多墨西哥人没有投票。
中国老年人不愿意参与政治活动。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由于许多老年华人移民是作为子女通过家庭团聚移民到美国的,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对选民登记等选举程序了解不多。另外,他们不关心美国政治,觉得政治是年轻人的事。福建省长乐市的郑先生在接受案例采访时表示:
1992年,我通过走私犯偷渡到美国,然后在一家中餐馆打工三年,才还清了走私欠下的债务。后来我通过假结婚获得了合法身份,然后攒钱开了自己的中餐馆。我成为美国公民已经快十年了,但我从未投票过。我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投票。再说了,我的投票也没有多大作用。无论谁当总统,我都必须工作赚钱养家。我认识的大多数朋友都和我一样。他们来美国只是为了赚钱。政治是白人的事,与我们中国人无关。
郑先生代表了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心态。他们看重经济利益胜过政治权利,认为投票会耽误他们赚钱的时间。这种观念在中国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郑先生的儿子就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华人在美国地位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人距离政治太远。因此,他更加关注美国。政治,2016 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也是影响社会融合的重要因素。在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移民群体是否认同本国文化或东道国文化,决定了其社会融合的程度和水平。居住区域的选择、语言的使用、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认同的外在表现。本文主要从居住地和生活方式的角度考察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文化认同。
1.住宅区
如果有足够的选择自由,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都愿意与自己的同胞生活在一起。笔者曾对距离安娜堡市中心约6公里的一处墨西哥定居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个聚落类似于国内的棚户区。该地区的私人住宅与国内建筑工地的临时房屋类似,墙壁上夹着彩钢板。由泡沫制成。房屋户型有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等,大部分房间没有卫生间,但安置区有很多公共卫生间。据重点记者S先生介绍,该区域是一位墨西哥富翁开发的,绝大多数租户都是墨西哥移民。许多年龄较大、经济条件较差的墨西哥移民将此地区作为居住的首选。 ,因为这里的生活和交通便利,附近有墨西哥餐厅、超市和公交车站,房租也比公寓便宜很多。这里一居室公寓的月租金仅为350美元,而周边地区一居室公寓的月租金则超过800美元。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一些年长的墨西哥移民也会离开这个社区,但仍然会选择墨西哥人较多的社区。
中国老年人也倾向于选择华人较多的社区居住,此类社区一般2公里以内就有华人超市、中餐馆,满足了中国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如果不和孩子住在一起,中国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居住在华人较多的社区或老年公寓。比如,住在有大量华人居民的老年公寓的程女士说:
我一个人在美国,英语也不好。为了参加驾照考试,我去芝加哥参加考试,因为芝加哥驾照考试有中文试题。我几天前刚刚完成测试。我认为在美国有驾照和会说英语是最重要的。像我这样英文不好的人,只能选择住在中国人多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处理事情了。我之前租的是一个华人家庭,但是当我有了申请高级公寓的资格后,我的朋友给我介绍了这个高级公寓,里面华人比较多。我可以一起出去玩、聊天,这样我就不会感到太孤独了。
2. 生活方式
作为文化认同的外在表现,与中青年群体不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然而,在异质的文化环境中,如果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适应,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很难在美国实现社会融合。墨西哥人和华人在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勤劳、顾家、不张扬、低调等。这可能与墨西哥和中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农业社会有关。然而,墨西哥人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却截然不同。例如,中国人重视储蓄,危机意识较强,但大多数墨西哥人储蓄观念淡薄,喜欢及时享乐。这种生活态度与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
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对融入美国社会的本能抵制。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比中青年人差,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调整。例如,在食物选择方面,老年墨西哥移民更喜欢传统食物,如玉米卷饼、玉米饼、玉米饼等。墨西哥老年移民大多喜欢住在墨西哥餐馆和杂货店附近。一位墨西哥移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目前在一家华人超市工作。我也会说一点中文。我英语不好,没有买车,赚的钱大部分都寄回了老家。我不喜欢美式快餐。我喜欢去墨西哥餐馆吃饭,但我不能每天都在那里吃饭,否则我就没法省钱了。大多数时候我都会去墨西哥杂货店买食材在家做饭,既好吃又省钱。我去墨西哥杂货店不仅是为了买杂货,也是为了和认识的人聊天打发时间。
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不习惯西餐,很少去西餐厅吃饭。大多数中国老年人在中国超市购买食材,然后在家加工。他们的饮食习惯与中国基本相同。北方人喜欢买面粉回家做各种面食,而南方人则喜欢买米在家煮。
从调查来看,无论是居住区域的选择还是生活方式的固化,都体现了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潜意识认可和坚持。这种情况对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社会融合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交互动
许多学者认为,扩大社会交往是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与中青年群体相比,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社交互动相对简单。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社交网络限制等因素。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密歇根州的华人和墨西哥老人主要与本族人交往,与其他族裔的互动较少。调查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中国老年人有异族朋友,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没有异族朋友。大约40%的墨西哥老年人有其他族裔朋友,略高于华人老年人群(见图1)。再看另一个指标,虽然中国老年人每天与国内朋友联系的比例低于墨西哥老年人,但每周和每月与国内朋友接触的比例略高于墨西哥老年人(见图2)。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都倾向于群体内交流,但中国人比墨西哥人更加封闭。在中国老年人进行的社会交往中,当地华人教堂和华人超市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安娜堡,就有两座华人教堂。教会经常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庆祝活动,为中国老年人群体提供社交互动的平台。华人超市也是中国老年人社交的重要平台之一。许多中国老年人在华人超市结识了新朋友和老居民。此外,互联网也是中国老年人社交的重要媒介。微信、QQ等聊天工具为中国老年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墨西哥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与中国老年人相似,也主要依靠教堂、墨西哥超市和餐馆进行内部交流。绝大多数墨西哥移民信仰天主教,一些特殊的宗教节日,如瓜达卢佩圣母节、圣母升天节等,已成为许多老年墨西哥人聚集庆祝的社交活动。一位墨西哥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在美国生活了 40 多年。来美国之前,我在墨西哥的一个农场工作。工资很少,只够维持生计。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我偷渡到美国,通过1986年的特赦获得合法身份,然后申请妻子和孩子来到美国。虽然我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但我还是不会说英语。主要原因是美国有很多墨西哥人。如果您懂西班牙语,您就可以找到工作。我日常接触的也是墨西哥人,我购物的大部分都是在墨西哥人开的超市。
总体而言,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年龄特征等原因,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在经济生活、政治参与、文化认同、生活交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政治权利,坚守文化认同但不热衷社会参与,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环境和动力,从而在美国社会形成“分离”和“平行社会”。
四、总结与思考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发展和繁荣是建立在不断引进移民的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华人和墨西哥两大移民群体老年人的社会融合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方面,从对华裔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调查来看,两个群体的就业参与率、公民投票率等量化指标均远低于移民平均水平。并恪守传统习俗,社会交往呈现出族内交往的特点。这些情况充分说明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社会融合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影响了中国老年人和墨西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热情。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9·11”事件后,美国共有约3200万人面临种族歧视调查。在受到歧视性调查的人群中,非裔美国人占比最多,其次是拉丁裔和亚裔。美国社会为墨西哥移民创造了诸如“湿背人”和“奇卡诺人”等侮辱性的名字。在美国,大约52%的拉美裔人遭受过种族歧视或不公平待遇。这样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华人和墨西哥人的社会融合。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的:“不是中国人不愿意融入美国社会,而是美国人拒绝接受。”这一观点也适用于墨西哥移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中国和老年墨西哥人比年轻和中年移民群体更被动,并且不太愿意积极地融入美国社会。
其次,较低的墨西哥人的英语水平较低,阻碍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根据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所有移民群体中约有48%的移民很难用英语进行交流。约67%的墨西哥移民很难用英语沟通。大约61%的中国移民很难用英语沟通。移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有限的。大约16%的移民家庭仅使用英语在家进行交流,只有4%的墨西哥移民家庭,只有10%的中国移民家庭。尽管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略高于墨西哥人,但中国人和墨西哥人的英语水平低于平均移民水平。尽管从两组的平均水平来看,墨西哥人的英语水平没有统计数据,但墨西哥老年人的英语水平不会超过平均移民水平。如果您无法熟练地用英语交流,那么很难充分参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并且您自然将无法实现社会融合。
第三,墨西哥人老年人和老年人的传统概念也对他们的社会融合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和墨西哥都是经历了长期农业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农业文明对两个国家的价值观,人生的看法以及两个国家的家庭前景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遵守传统文化的老年人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具有相似之处和行为风格。这两个群体都重视家庭和氏族,忽略外界,习惯于稳定,但缺乏冒险精神,习惯于熟人社会,拒绝规则和系统等。概念是相似的。这些概念与经历过工业社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的价值观,对生活的看法以及家庭的前景不同。概念的差异也对中国老年人和老年墨西哥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融合会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从经济生活中就业参与率的三个指标,政治参与中的投票参与率以及社会互动中的跨种族互动,墨西哥较老的墨西哥人比老年人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差异在两组之间的社会融合中,墨西哥人的社会融合略高于中国老年人的社会融合。这可能与生活压力有关。 2017年,分析两国移民的经济状况,约有21%的墨西哥移民家庭是贫困家庭,这高于所有移民家庭的平均贫困率(14%);中国移民群体中贫困家庭的比例为13%,比墨西哥移民家庭低8个百分点。墨西哥旧墨西哥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参与就业和社会互动,从而被动地参与当地社会。许多老年中国人带着孩子到达美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照顾孙子。他们没有太大的财务压力,他们的就业参与率很低,并且缺乏参加当地社会的动机。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的数以千计的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团体保留了各自的文化,语言,传统,家庭和社交网络,从而使美国成为沙拉板。亨廷顿对移民群体的分析更符合中国和墨西哥老年移民群体的现实。作为老年人,他们不愿意改变,仍然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一方面,他们的社会融合与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有关。另一方面,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民族特征等有关教育,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等,以及他们的英语水平,社会调整能力和社会参与比老年人高。移民和社会融合也逐渐改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jieshang.com/html/tiyuwenda/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