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改变了我
郑涛
东京残奥会上,一张郑涛咬着毛巾准备出发的照片让郑涛一炮而红。今年的全国残奥会上,郑涛为云南队在游泳项目上再夺金银。冠军的背后是郑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他要练习咬毛巾上万次,头撞到终点线已经让他习惯了疼痛。这位无臂冠军背后的故事值得了解。
郑涛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农村,6岁时因触碰高压电线不幸失去双臂。他14岁时,云南省残联到基层选拔青少年运动员。 14岁的郑涛进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开始了自己的游泳生涯。这对于当时正在上初中的郑涛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变。
“我以前也读书,但是失去双臂后就不再读书了。我问父母为什么不能再读书了,父母说你的手不方便,老师也不容易教你。”父母的话让郑涛心情郁闷。在人生最低谷时,这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为什么其他孩子都能读书,而我却不能读书?”正值青春期的郑涛对人生也充满了迷茫。未来在哪里?未来你能做什么?入选游泳队,似乎是郑涛打破当时内心魔咒的解药:通过游泳,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几乎所有教练在评价残疾运动员时都会提到一件事,他们特别能吃苦,这一点在郑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更让教练们惊讶的是,郑涛是一位罕见的具有良好爆发力和灵活性的运动员。郑涛的身体状况非常适合游泳。刚开始训练时,郑涛和其他残疾运动员一样,在水中很难保持平衡,窒息的情况屡见不鲜。可别人练五个小时,他却要练八九个小时。努力总会有回报,惊喜就在不远处等着他。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郑涛首次站上世界大赛的舞台。在男子S6 100米仰泳比赛中,郑涛与教练张宏虎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师徒之间的默契。决赛中,其他游泳运动员不是失去了一条手臂,就是只剩下了上臂的一部分,但郑涛成为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他不仅是唯一一个失去双臂的人,而且还是最想获胜的人。咬毛巾的一幕也让身边的运动员看到,这不是什么“好事”。果然,郑涛在随后的三届残奥会上成为了该项目的“大魔王”。他们不仅每次比赛都获得金牌,而且每次都打破世界纪录。
如果说嘴里叼着毛巾开局令人印象深刻,那么郑涛在比赛中的每一次触球就更让人震惊。通过电视转播,全球亿万观众为郑涛的每次撞墙感到心疼:“我毫无准备地把头撞到了墙上,通过电视我都能感受到疼痛。” “看到这一幕,我感觉他们真的很努力。” “希望球员们注意身体,我很心疼,不忍再看到这样的场面。”视频网站上,不少网友在郑涛用头撞线的视频下留言,对于郑涛来说,这样的痛苦每天都在经历。
正当郑涛觉得自己可以为下一届残奥会取得更进一步的进步时,运动员的老朋友伤病出现了。常年的训练让郑涛的腰伤相当严重,他也受到了启发。退休的想法。但在教练的支持和鼓励下,郑涛积极调整并接受治疗。幸运的是,他的恢复状况非常好,在东京残奥会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郑涛又能够站上起跑台了。
“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也许这次的表现不会很好。”几乎每场比赛之前,郑涛都会用这样“低调”的方式接受记者采访,但了解郑涛的人都知道,只要他站在场上,他就可以像这样勇敢地再次走向终点线。一匹野马。如今三十多岁的郑涛已经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男子50米蝶泳S5决赛夺冠后,他兴奋地对两岁零七个月的女儿喊道:“女儿,看起来不错。”你看我,不用双手也能游得这么快!”
学习游泳17年来,郑涛牺牲了很多。无论是受伤,还是内心经历过的痛苦,很多时候只有他自己知道。郑涛说,当他游得很累的时候,他只想死。在游泳池里,但正如他每次对记者说的“状态不好,可能活不下去”,生活和游泳池都没有打败这条“无臂飞鱼”。现在回想起十多年前的那一刻,郑涛显然对自己的选择极为满意:“游泳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如果我不来训练,我我不知道我现在是谁,我无法想象是游泳改变了我。”
文字|娄英
图片|来自互联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jieshang.com/html/tiyuwenda/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