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泉州古城旅游新体验:老泉州人讲解历史,创新旅游线路,享受更人文的旅行

    老李(右二)给孩子们讲解古城的历史(李易建供图)

    更人性化

    多种线路任你选择,让“老泉州人”为你讲解

    当你来到一座“满街都是圣人”的历史文化名城时,如果能遇到一位熟悉古城的导游,对于游客和当地旅游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在泉州古城里,有两位“老泉州人”,戏称自己是业余导游,受到不少游客的称赞。

    低碳生活有哪些方式_闽北生活方式_慢生活馆运营方式有哪些

    老李,名叫李一健,在西街经营着一家名为“十八直”的小纪念品店。老嘴,名叫苏永智,是泉州地方文史爱好者,也是旅友眼中的“醉导游”。

    2013年至2015年,老嘴与携程合作,以业余导游的身份,向外地游客介绍泉州。老嘴说,自己“为人狂”,“我从小就喜欢和客人分享好东西,当业余导游给游客讲解古城的故事时,就像家里有客人一样。”我把所有的好东西拿出来与客人分享,如果我高兴的话,我也会自掏腰包请客人吃饭。”

    老李5岁时,随家人到闽北生活。回到高中读书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泉州。与多家企业及中小学合作开展古城徒步游、古城导赏等活动,致力于推广泉州古城旅游。 (转载自第二版)

    2015年,一家深度旅游公司想和他合作,介绍游客,老李充当“当地同伴”。第一次合作,老李设计的古城游览线路就得到了热烈反响,此后又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和新游客。两年来,老李共设计了10条个性化“古城游”线路,举办了40、50场活动,吸引了1000余人次。目前,老李正在将泉州传统元宵院、五足拳、西艺、香道等文化体验元素融入旅游线路中,把简单的徒步游变成深度的文化游。

    此外,老李还担任泉州市旅游局与泉州市古城办公室联合举办的2017年泉州古城导游培训班的评审员。本次专业培训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300余人报名参加。经过13天的集中培训、聆听名人专题讲座、综合评估多方面因素,最终选出60名初选候选人进行现场评审。评审会结束后,主办方根据选手们的现场讲解对选手进行了逐一打分,最终确定了前30名的得分者为第一批古城解说员——“古人新说者”。

    更自由

    低碳生活有哪些方式_闽北生活方式_慢生活馆运营方式有哪些

    用手绘地图玩“会说话的景点”

    随着古城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个人、一部手机和一张古城导游图,就可以边走边扫码,无需导游的帮助,就能欣赏“会说话的景点”。

    大雄宝殿前平台上的72尊狮身人面像和须弥座人面青石浮雕以及殿后走廊的两根古婆罗门青石柱,是中外友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今年5月底,黄小鹏一家从广州来到泉州。走进开元寺,担心“只知其名,不知其义”,经朋友指点,他拿起手机扫了门口的二维码。准确、清晰、专业的导游声音响起,让他高兴不已:“整个泉州古城都找到了,你一说话,这些景点就不言自明了!太有趣了!”

    据悉,为了更好地服务古城旅游产业,市旅游局与鲤城区政府联合建设了古城语音导览系统,目前已包含语音导览点300多个。 “导游点入口处、大街小巷的醒目位置都设有二维码招牌,游客只需扫一扫,几分钟内即可了解基本情况,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旅游’。”指导'。”鲤城区相关人士表示,该体系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轴,划分为西街片区(含华侨村、新门街片区)、文庙片区、城南片区、等,现已全面覆盖古城。

    与此同时,经过近一年的编制,《泉州古城手绘导览图》于近日发布。手绘地图的内容立足于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仅提供旅游指南地图,还提供旅游景点信息、特色民宿、特色美食、区域推荐等。

    这张手绘导览图来自西街裴巷一家名为“大石堂”的文创工作室。来自三明市大田县的“80后”吴中典是大食堂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很多人可能对他的笔名“青阳”印象比较深刻。过去的一年里,庆阳和“大石堂”的伙伴们经常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画书和小板凳穿街过巷,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古城里的传统建筑和景点。

    “接下来,我想做一本古城的旅行日记。”庆阳告诉记者,旅行日记是旅行记事本和贴纸的结合体。当你想欣赏古城风光时,可以带上这本旅行日记,让它见证你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当你来到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用相应的贴纸记录你的脚步和参观的每一个细节,也可以写下你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旅行日记就像一本指南,它不仅可以指导你玩,还可以与你互动,增添一丝乐趣。

    更深

    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慢慢读”古城

    古城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一屋一院,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温馨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要多读下去。但有些地方开车无法到达,步行很费时间。去年6月30日以来,公共自行车“小黄人”的出现,成为古城旅游的新选择。后来,随着哈啰、摩拜、ofo等自行车的加入,“骑行古城”引领了旅游新时尚。漫步古城各处,随处可见当地市民或游客骑着自行车在古城中漫步。

    去年10月,旅游专家、市民、游客、导游志愿者、媒体记者等50人开展了“骑行游古城”体验活动。他们从中山公园出发,途经钟楼、西街、开元寺、天后宫、清净寺、富文寺等景点,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感觉棒极了”、“期待下次”时间”。

    在泉州生活了一年多的台湾人谢坤峰喜欢骑自行车穿越古城、看老建筑、逛小巷、摸摸石头等。 “刚到泉州的时候,看到YouBike,感觉很友善,台湾也有,一有空就和‘小黄人’一起去古城逛一逛,不禁感触更多舒服的。”经过几个月的坚持,玉溪巷、古榕巷、敬亭巷、裴巷等街巷的特色和历史他都了如指掌。 “每次重游都会有新的发现,我喜欢把这些经历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古城。”他说。

    慢生活馆运营方式有哪些_低碳生活有哪些方式_闽北生活方式

    为了让更多人“骑车逛古城”,公共自行车投放的保障显得尤为关键。以“小黄人”为例,泉州微笑自行车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郑美玲表示,目前古城内使用的配送点有158个,共有车辆5056辆,平均出租量为2.55万辆。该地区每天。其中中山公园、白园路、状元街、文化宫、泉州钟楼等地使用人数较多。 “这些网站每月的出租量超过1万个,有的甚至每月有2万个出租量。人们”。

    此外,为了让游客真正触摸古城的每一寸土地,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从去年9月开始,古城内的一些客栈、酒店也与泉州微笑自行车有限公司合作,出租“小黄人”租赁卡供游客使用。参与合作的苏青门客栈工作人员表示,游客如果想租用公共自行车,只需缴纳押金即可。乘车结束后,客栈会将押金返还给游客。

    古城旅游一直是热门话题。泉州晚报采访了各界人士,听取了他们对古城旅游的意见和建议。

    适当配置公共资源到新领域

    热心市民叶先生:30多年前,来泉州旅游的外国友人曾评价泉州是“小家庭的理想居住地”。如今,教育、医疗等相对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仍然集中在古城区已是不争的事实。古城要保护好、开发好,新城的发展也要兼顾。优质公共资源必须适当分流和引导到新区,实现新老区均衡发展,既能缓解古城交通拥堵,又能满足新区居民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

    把西街变成一个开放的博物馆

    西街长大的闽南语作家洪红:人们可以从西街不同时期的建筑中探寻泉州古城的过往状况,甚至时代民居的演变。建议将西街建成开放式博物馆。所谓开放博物馆,又称生态博物馆,是指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参与下,以开放的方式对一定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真实的保护、培育、展示和开发,认为文化的承载者、传承者、创造者与原生环境密不可分,强调文化在原生环境中的实时展示,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活生生的文化遗产。通过政府、旅游部门、社区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我们相信西街的保护利用能够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真正融入生活、社区建设、旧城保护、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

    打造一站式购物中心

    中国国际旅行社泉州公司自助游中心负责人李绍义:旅行的六大要素是吃、住、游、购、娱。很多客人来到泉州古城,常常想购买一些特色的纪念品和特产。但古城内的纪念品商店规模小、货品少、地点分散,难以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外国游客的一站式购物需求。建议在古城内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汇聚各种风味特产。

    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

    市政府干部庄志阳:发展古城旅游,可以建设几条步行街,引进有实力的综合运营商,整合目前分散的旅游资源和运营公司,以及泉州美食和传统工艺文化,同时连接丰富的旅游线路资源。这使得人们可以在泉州度过一到两周的吃住行游购娱乐。此外,还要培养一支文化素养高、形象好、业务扎实的翻译队伍。他们可以用生动、翔实、有趣的讲解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这座古城,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好消息”来这里旅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jieshang.com/html/tiyuwenda/9431.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